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升利配,请知悉
今天,期待已久的九三阅兵终于看到了。
此次阅兵共有26国领导人参加,在这些领导人里,斯洛伐克总理罗伯特·菲佐格外引人瞩目。
他的特殊在于斯洛伐克是一个北约成员国,要知道这次阅兵遭到了北约国家的无视,这些国家纷纷缺席。
临行之前,菲佐站在镜头前,语气坚定:“历史不容歪曲,我会亲自去致敬。”
这句话在欧洲政坛激起千层浪,更让世人重新审视这个来自中欧小国的铁腕人物。
2025年9月2日晚,布拉迪斯拉发机场灯火通明,斯洛伐克政府专机滑出机库,准备起飞。
机舱里,罗伯特·菲佐坐在靠窗的位置,身边放着一份印有“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”字样的邀请函。
他知道这趟旅程不只是一次普通的出访,更是一场对欧洲主流外交路线的公开挑战。
就在几个小时前,他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段视频,宣布将出席北京九三阅兵。
他讲得铿锵有力,字字句句都击打在欧洲政坛的神经上。
“尊重历史,拒绝歪曲;纪念牺牲,不容忘却。”这不再是外交辞令,而是他为斯洛伐克乃至欧洲外交政策划下的分界线。
这并非他第一次“逆行”。
早在2023年10月,他第三次出任斯洛伐克总理时,刚一上任,就宣布停止对乌克兰提供武器支持,仅保留人道与民用援助。
这一决定在布鲁塞尔会议厅中引发哗然,却在斯洛伐克国内赢得广泛掌声。他并没有像其他欧洲国家那样盲目跟随美国节奏,而是坚持走自己的路。
2025年4月,他更是亲自前往莫斯科,参加胜利日阅兵。
同样的活动,欧盟外交代表卡拉斯早已公开警告各国领导人不要参加,但菲佐没有犹豫。他在红场上与普京并肩而立。
媒体问及欧盟是否会因此对他施压,他只回了一句:“没人能命令我去哪或不去哪。”这个回答一针见血,揭穿了欧洲外交自主权的“遮羞布”。
而这一次升利配,他的目的地是北京。
在欧洲集体“失声”甚至“缺席”的背景下,他的决定格外显眼。
中国外交部在8月28日公布出席九三阅兵的外国领导人名单时,26位元首级别领导人中,来自欧盟与北约国家的,仅他一人。
那是一个注定要成为历史注脚的时刻。当菲佐身穿黑色西装,出现在天安门广场时,镜头记录下他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的画面。
他并不只是为中国而来,而是为整个反法西斯世界而来。
他明白,这场阅兵不仅关乎历史回忆,更关乎未来秩序的选择。当欧洲多数国家在美国压力下集体缺席时,他的到来成了一种象征——象征着不愿被操控的独立意志,以及对多极世界的认同。
回顾菲佐的政治轨迹,他始终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“温顺盟友”。
他曾在欧盟峰会上痛批对俄制裁“毫无意义”,指出这只会让欧洲能源价格飙涨,最终伤的是自己。他也曾在布鲁塞尔会议上公开质疑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的合理性,强调“这些车提高了欧洲工业效率,为什么反对?”
这不是情绪化的反叛,而是建立在国家利益清晰判断上的“冷静不服”。
菲佐的立场,与其说是对中国的“情谊”,不如说是一种战略现实主义。
在他看来,中国是全球格局重构中不可忽视的关键角色。没有中国参与,俄乌冲突不可能真正停火;没有中国合作,欧洲工业无法完成转型升级。
2024年11月,他曾访问中国。那次访问,他称之为“2024年最重要的一次出访”,并在公开场合表示,中国是“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全球参与者”。
他强调,斯洛伐克不会参与到对中国的遏制中,反而希望在“一带一路”“16+1合作”等平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。
在中国商界眼中,斯洛伐克是中东欧地区一个战略节点。
过去十年,中斯贸易增长超过30%。斯洛伐克的工业基础与中国技术、资本正逐步形成互补。菲佐深知,维持这种合作关系,比追随那些政治正确更加实际。
此次阅兵前夜,他还与普京再次会晤,两人讨论俄乌冲突的调停问题。
菲佐的目标很明确:斯洛伐克虽然是小国,但他希望在大国博弈中扮演“中间人”的角色。他相信,小国也能有大智慧,关键在于是否敢于逆流而上。
阅兵结束后,菲佐计划与中国领导人会谈,继续推动双边合作。
随后,他还将前往斯洛伐克东部,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会晤。这样的安排,几乎是外交界典范级的平衡术。
他既不与俄罗斯撕破脸,也不盲目支持乌克兰;既与中国深化合作,也不完全脱离欧盟框架。他走的是一条极为艰难却极具战略空间的中间道路。
欧洲媒体对他褒贬不一。
有人称他为“欧洲的逆行者”,也有人骂他是“普京的传声筒”。
但在中东欧多个国家,他的做法却正在引发模仿效应。匈牙利、塞尔维亚、保加利亚等国的政要开始重新审视与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,开始质疑欧盟的“集体沉默”。
菲佐的言行,恰恰揭示了当前欧洲外交的困境:一方面希望维护自身战略利益,另一方面又被美方拴住手脚。
在九三阅兵这场历史纪念与未来博弈交织的舞台上,他的出席成了一次“破局”。他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,欧洲不是一言堂,斯洛伐克不是附庸国。
而他临行前说出的那句话,如今已在多个欧洲政治圈流传开来。
不是因为它多么激烈,而是因为它说出了很多人不敢说的话——“没人能命令我去哪或不去哪。”
这句朴实无华的话,恰恰戳穿了欧洲外交的集体虚伪。
它不是一次简单的“出访宣言”,而是一记响亮的耳光,打在那些习惯了“看美国脸色行事”的政客脸上。
在当前国际格局加速重塑的关键阶段,菲佐的选择或许会成为一个分水岭。
一场关于“战略自主”的欧洲内部博弈,可能就此被彻底引爆。而他本人,也或许正在悄然成为那个敢于拨开迷雾、看清方向的“清醒者”。
他不是英雄主义者,也不是理想主义者。他只是一个清楚知道自己国家需要什么的政治家。
在这个多极化时代的起点,他迈出的每一步,都在为斯洛伐克争取更多的外交主动权,也为欧洲留下一个耐人寻味的悬念。
来源:斯洛伐克总理菲佐抵京 出席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
2025-09-02 14:33·环球网
信通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